谢谢凯文·凯利(Kevin Kelly)先生,凯文·凯利先生用他的精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妙的未来,这个未来我非常向往,但是这样的未来要靠怎么推动实现呢?我相信所有的未来都是由“公司的力量”担当主要推动的,企业家都非常希望能够获得这样的力量,从而让所有人的生活、工作、衣食住行都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
首先,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而且想了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创新才是真正企业家的创新?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发明一直堆在专利局的档案库里,也有很多新思考、新技术活跃在小范围群体里,而真正的企业家创新,它的核心应该是可以拿得出来,尤其是使得普罗大众能够受益的技术,这才是企业家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说,好的企业家创新一定是不择手段的、让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能够被普罗大众使用。
我在广东发展已经20多年了,所从事的都是满足大众需求的行业,在追求客户体验的前提下,解决经营问题的最大焦点无外乎三个方面:1.刚性资源的成本如何降低或;2.人力成本方面如何令劳动生产率提升;3.如何使得资本效率或杠杆提升。那么,酒店行业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个话题要从酒店的源头说起,例如,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有一个著名的酒店品牌,叫龙门客栈,这个模式延续到今天,拥有大量的徒子徒孙。
这种模式就是:定一个规矩,店家站在门口,客官来了,你不给我银子,我就不给你钥匙,这种结构一直保持到现在。十几年前的中国,经典的农经产品模式遇到了经典的工业制造流程,形成了巨大的产业漩涡,于是生产线末端有限服务酒店开始井喷,形成了巨大的产业,成就了一个个以数量取胜的酒店业巨头。这种复制在《必然》里也提到了,刚开始人们手工作业,我们往往认为他们的技术不稳定,直到机器出现,它的价值在一定的阶段比手工的价值要高。但是,大量的复制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又回归了,复制品价值开始陷落,人们认为原生的东西更好,手工的产品可以更贵,个性化的东西价值更高,市场开始原生性(generative)与个性化(personalization)。
从经济型酒店成本变化看,大规模生产的龙门客栈模式在实际运营中表现出了各种缺点,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例如,在中国商旅需求市场膨胀的行情下,某上市酒店集团的年利润只有4个百分点。
酒店利润都去哪儿了呢?从外部原因看:首先,OTA是,它们差不多要收15个点的佣金,分走了利润的一大部分;其次,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住标准化的酒店,更多非标准住宿大行其道,比如凯文·凯利先生提到的Airbnb,还有Xbed、途家以及各种民宿等等,以今年十一黄金周数据为例,非标准住宿已占到30%左右的市场份额,分流非常快。
除了前两个外因,还有酒店行业的内部原因,主要是“三高一低”:房屋租金越来越高、装修成本越来越高、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客户体验度仍然非常低。因为酒店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越来越觉得,住店除了睡觉,还是要睡在那些有逼格、有感觉的空间里。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需求在扩大,企业却没有利润。究其原因,肯定不是团队能力问题,那么一定是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跟社会资源分布的匹配度出了问题。由此推论,行业需要调整,需要一个解决方案。
而并购的初衷是什么呢?是估值的分歧。如果大家都看好就没人会卖,都看淡就没人会买,只有有人看好有人看淡才会频繁发生重组。同时,华尔街的金主很清楚,1个亿的资本放在一个大量复制的酒店企业里,只是多生产20家长得一模一样的分店而已,2200家与2000家一模一样的酒店在品牌整体价值上是没有变化的。但这1个亿如果放在其他行业,放在创新的互联网公司,例如投在Xbed这样的企业,1个亿没准就能成就一个行业独角兽。
此前有问我,酒店行业那么成熟,为什么还要做Xbed?就像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提到的:没有不会坏掉的东西,没有和其他附加的额外秩序,就绝对不会有长久的事物。我认为酒店商业模式也一样,作为互联网整合度最低的一个行业,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任何一种场景都需要更新,都需要迭代,成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龙门客栈模式发展到今天就应该再加点什么,所以思就来了——“重混”。
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源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对于酒店行业来说,需要退回原点,用一种新的工具重新把它激活,而这种新的工具也许就是互联网。
在原有的酒店资源获取上,实体化意味着大成本,Xbed把酒店的物理空间进行拆分和重组,功能板块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那么空间重混之后的效果是怎样的?
我们不再必须去抢一整栋楼,分散的酒店客房带来四个好处:一是稳定的物业成本,而不是水涨船高;二是商圈的渗透能力强,Xbed可以在任何一个热旺的地区设置客房,例如广州的珠江新城,我在原来的酒店集团任职的时候,十年来,我们都没能在这里找到一幢合适的楼,因为租金太高了,成本非常高。同样是珠江新城,Xbed在一年的时间里,轻而易举地孵化了300套房;三是装修成本低,因为在市区的存量物业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是完善的,装修可以更为简捷,目前Xbed的单房造价平均为3万元;第四,客户的舒适度提高,去集中化之后所形成的产品品质得到提高,客户的舒服度和享受的空间感得到更高的体现,产品的物质和体验度更为丰富。
Xbed模式的旨是:“退回原点,重新出发”,令成本分布出现新的变化,从而获得结构优势,而不是只单纯地追求技术优势。宝贵的结构优势,使得Xbed的产品竞争力大增,利润空间大增,成本下降,运营效率提高。
结合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我们造出了第一个App:Xbed。我们能够把选、订、付、开、退,以及一键早餐、一键打扫、一键购物等等,全都整合进来,形成一种全新的酒店住宿体验。
但是,客房分散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知道,客房不仅仅是一间房,它是一个硬性的产品和软性的服务结合的复合产品,这种复合产品中软性的服务往往比硬性的产品更重要,所以在传统酒店运营中,人力成本是最高的。但是在传统的酒店服务中,门童的有效工作时间只占总工作时间的20%,前台服务员的有效工作时间是30%,而客房大姐差不多有40%的时间是在整理房间,其他时间是在楼梯转角处聊天。另外,保安是最贵的,他们一年365天都在等待出事,但是传统酒店必须为他们的等待买单。
因此,我尝试把酒店元素拆分,再按照最不必要的程度一个个扔掉,最后发现有两种东西是再也扔不掉的,一个是酒店客房,一个是客房大姐,其他的都可以用互联网替代。这样看来,平时最不起眼的客房大姐,竟然是撑起酒店产业的中流砥柱。于是我们顺势而为,成立了丽家会这样一个无处不在的客房工作者兼职联盟,丽家会与分散的房源是一个天衣无缝的组合,因为在未来,低技术含量、高重复性的职业和智能+平台的结合会越来越多。
推出第二个APP丽家会,得到反馈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目前,有两千多名客房人员随时等待我们发布清洁工单,在工单发出来后的一分钟内抢完,提供优质服务。过去我们一直在研究连锁标准化,希望打造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可以使两万人都能学会这种产品。现在我们只要在APP工单上内植一个标准,任何一个客房大姐在APP上抢单的时候就都能够收到客房服务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提供客房服务。我们轻易地能让两万人在不做培训的情况下为两万种不同客房服务,当然在未来也能轻易地能让十万人同时为十万种不同的客房服务,这就是互联网的威力。
重新思考之后,在新的连锁标准下,“神”更重要,“形”不再是连锁的唯一标准了。这样,我们的客房就能分散到任何地方,做到极限。我心中的梦想是,哪里有人留宿,哪里就有我们的客房,例如珠穆朗玛峰5100米处可能有个Xbed大本营。
经过极限分散后,我们可以拥有非常多、分布非常广的客房资源,这就意味着使用不一定要拥有,因此空间共享就是一个关键。
人们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空间共享就是你睡这张床、我睡那张床,实则不然。在住宿行业的空间产品里,时间才是第一要素,比如昨天林志玲睡过这床,今天我睡了,但我不能说我和林志玲睡一张床了。把时间切割成元素之后售卖房间,这才是住宿业的本质,我们主打的分享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造出了第三个APP:蓝主人。通过蓝主人APP,业主可以在手机端地上下线房源、即时划拨收入、查看报表、管理自己的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蓝主人可以进一步延伸,把整个房屋筹建产业全都整合进来:从房型设计开始,专业的平台就会对接上来;在房型出品社会化的环节形成后,硬装监理这种基础的辅助也会跟上;我们和监理公司合作,共享监理人员,进行硬装监理;接着是软装配送,我们的平台上有非常多的家居产品和家装O2O配送平台供业主选择;装修升级房屋需要投入资金,Xbed和银行合作,推出装修贷款,目前蓝主人有24期和36期的贷款;安全问题上,我们和中国平安601318股吧)等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种专门的财产保险,除了保障房屋财产安全,还保障住在里面的人。
这样住宿共享出品的闭环体系就形成了,业主可以升级自己的房屋以期获得更高的利益时,客户也可以在Xbed平台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房源。蓝主人系统的核心价值,是自需求以外的共享,而蓝主人APP,就是房东自需求以外的空间共享管理神器。
当我们把Xbed、丽家会、蓝主人三个APP像三个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运转起来之后,在酒店运营中基本上不存在盲点了。Xbed强大的运营能力及其产品包容度,使它可以运营任何一家公寓、住宅、在营酒店,甚至整个airbnb,如果我们把整个airbnb放在这个体系里,它仍然能够包容。Xbed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整合,是最稳定、最有延伸度的互联网酒店解决方案。
“拥有常常是一件烦恼的事情”,无论物业、人力、出品、配套服务,使用权要优越于所有权,“流动”的价值逐一体现,对房屋的拥有不再重要,关键在于使用。社会资源和运营结构的重混,最终实现成本分布的重组,Xbed呈现出更进化的酒店产品与服务新价值。
概括言之,装修和家居出品社会化、设计师资源社会化、房源社会化、人力、服务配套以及安全保障系统社会化,当这六个要素完全形成后,我们就可以无限链接,诸如订机票、购物、餐饮、送花、按摩等服务都可以嫁接到我们的体系中(参见一张图看懂Xbed)。
从2015年8月第一间客房上线,Xbed用二十多个房型的样板,深入地打通所有的程序、流程、执行细项等。系统上线后,在业主、客户群中得到热烈反馈的同时Xbed的产品不断成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房主加入。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Xbed尝试进行一定的扩张,虽然今天我们才第一次向市场正式推出这个品牌,实际上Xbed已经有非常多的参与者了。
如今,中国市场有了非常多令人惊喜的消息:首先,国务院的政策,频频鼓励消化库存,积极发展长短租、公寓、客栈、民宿,并将这些业态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两个月前明确了“民宿”的概念。这些政策的落实,都能让民宅更好地进入住宿业。而在网络科技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推进,正在与一些企业对接建立一个强大的身份识别系统,Xbed的第三代门锁即将投入使用,未来我们就能实现“刷脸”验证身份,或者“刷脸”开锁。在这些利好因素驱动下,市场闻风而动,有更多的人朝这个方向聚集,也有更多的资本从这个方向推动。
但是,共享需纯粹,骑墙有风险。民宿很好,它的美好是因为资源闲置、成本廉价,就是不管你住不住,我的家都在这里,不管你吃不吃,我都要做饭,所以这样的民宿很美。但是如果是租来的房子,贷来的钱,雇来的人,这就成了专属投资行为,那么民宿的风险就要重新评估了,它跟投资旅馆没有区别。我们很清楚一件事,除非资源是共享的,否则约租车与TAXI无差别;同样可以推论,除非资源是共享的,否则投资民宿与投资旅馆无差别;除非资源是共享的,否则服务式公寓与经济型酒店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运营资源不改变,那么成本分布的结构优势就不会实现,所以说“分享”二字是酒店产业变革的“门拉手”。
目前,在我们没怎么宣传、推动的情况下,根据Xbed目前的数据,市场是OK的,OK的市场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概念,就是“知化”。消费互联网酒店的人越多,它就越完善; 互联网酒店越完善,消费者就越多。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认为互联网酒店真的可以存在。当然,任何行业的变革初期都会有反对者,客户可能真的不是,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果一百多年前做一份市场调查,他们需要的是一匹更快的马,而不一定是一辆汽车。
我们希望在全互联网运营的结构下,明年Xbed拥有20000间房,整个平台共享采购总价值5亿元,专职运营人数可能不到100人,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一个人管理200间客房。
最后,借用Xbed的事业导师凯文·凯利先生的一句话:“有人认为我们分享的已经太多了,但其实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从拥有权到使用权的过渡才刚起步。”我也是这样认为的。Xbed已经蔚然成型了吗?虽然我们已经足够深入地融入了市场,证明Xbed可以存在,但其实我们正站在开始的地方,我们期待着和这个社会一起成长,一起做出一个必然而然的产品。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