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很多人眼中最深情隽永的,就连张爱玲也不例外,在《倾城之恋》中误引了这句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将绝代佳人飘忽俏立,望穿秋水而不可求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琼瑶阿姨把《秦风·蒹葭》变成《在水一方》之后,诗经之美和情更是家喻户晓。
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不止是至美,更是至情至性、至高至远的。岂止言情,更在言志。其意境和人文追求远远甩出现在的言情文学好几十条街。
耄耋之年的流沙河老先生,架起黑板,拿上教尺,为我们一一疏解长久以来,人们对《诗经》中《周南·汉广》与《秦风·蒹葭》两首诗歌的误读之处。
点醒:《诗经》里的“秦风”、“周南”,都是代表一个地域。秦,是秦襄公建立的秦国,远早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所形成的秦朝,是现在陕西一带;周南,是周朝建立之前,周文王姬昌所统领的地区,现在的甘肃至陕南一带。
点醒:诗歌中在水一方的‘伊人’不是个美丽姑娘,那忽远忽近、人们却又不可企及的应是古代的隐者。
当时的民风是崇尚的人的,哪怕道曲折也要追寻。所以这是首求贤祭神的诗篇。流沙河老先生推测这首蒹葭里描述的应该是《搜神记》中记载的人物——河伯冯夷。
点醒:《诗经》中所表达的,绝不止于人与人之间求而不得的感情。流沙河老师提道:“古人给每条河都找到了神,而每年都会有民俗活动去送神、祭神。”
汉代毛亨、毛苌父子在《诗经》时,提到这首诗的主题是秦襄公不遵守周礼。所以这里描绘的民俗活动,正是祭奠那些抵抗秦襄公、周礼投河自尽的贤士们。
【误读一】《周南·汉广》被理解为赞美古时周南地区的女性有贞守之德,后被解读成樵夫对女子念念不忘的愁思。
点醒:“古人迂腐起来,还是很可笑的。为了拍周文王马屁,说诗歌中那求而不得的游女是周南女性有贞守之德。”流沙河老师笑道,“这首《周南·汉广》应是描写每年百姓们去送汉水出嫁的民俗活动的诗歌。”
点醒:不可求思的‘游女’,不是游泳的女子也不是游耍的女子,而是在水中央波涛上出现的汉水。
点醒:这不是比喻,而是描写的真实民俗活动场面。古时候,结婚仪式都是在黄昏时举行(这也是婚姻一词的起因),需要砍柴搭篝火。而‘楚’,也就荆条,是林木中最耐烧的柴。所以人们为汉水贺婚时,需要砍伐荆条。
还有个诗中没有提到的故事:由于江水宽广没有尽头,百姓们无法游过去送汉水,只好将木柴堆起点燃,让火堆顺河而去以完成这个仪式。这就是我们传统习俗“放河灯”的最早起源。
优美的字句间,展现出了先人的古朴民风,以及他们心中对神明的虔诚与。诗中所描绘的朦胧而不可得之感,正是体现了人神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诗经之美和诗经之情怀哲思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在漫长的几千年里就慢慢被消解了,这由传唱留存下来的诗歌,也逐渐被后人赋予了自身的情感,优美地误读了千百年。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