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老舍先生笔下的《的春节》具有浓浓的京味,而潍坊的春节,也具有独特的潍坊年味。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近日,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年画艺人晾晒刚刚印制好的年画。春节临近,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的年画作坊忙着赶制年画,保障春节期间市场供应。
高密有“三绝”:剪纸、扑灰年画和泥塑,这三种民间艺术家喻户晓,三种民间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具特色。
高密剪纸,高密市传统民间艺术三绝之一,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它的流传同高密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
高密扑灰年画简称“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以挥洒豪放、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及工艺制作过程,自立于我国民间年画之林,亦称“民间写意画”,被誉为“中国一绝”。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如今在高密,人们仍要在除夕请财神、供“家堂”。“家堂”,接逝去的先祖回家过年是当地的习俗。每年春节前,高密几乎家家都要供“家堂”。
春节就要到了,又到了泥老虎的销售旺季,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村的聂臣希和儿子聂鹏最近整日从早忙到晚。在聂鹏的泥塑作坊里,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有经典的“泥老虎”,也有以四大、八仙过海、十八罗汉、金陵十二钗等为创作灵感的泥塑作品,每一件作品都于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今年是狗年,我们特意创作了很多以狗为造型的泥塑作品,非常受欢迎,订单不断。”聂鹏笑着说,虽然自己还年轻,但他立志要做潍坊的“泥人聂”,让这种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民间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
面花饽饽,传统面食,属于春节年节食品,过大年蒸饽饽是高密的年俗之一,寓意让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在潍坊高密,逢年过节结婚生子等吉祥日子里面花是必不可少的。眼看春节越来越近了,制作花样饽饽的手艺人又开始忙活起来了。虽然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常年做花样饽饽的高密夏庄镇杜家官庄村民杜乃丰已经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记者看到,在馒头店的几个大铁架子上摆满了面鱼、元宝以及各式各样的面花饽饽。杜乃丰告诉记者,从元旦前夕,店里就陆续收到了各种年饽饽的订单,他们将加班加点完成面花饽饽的赶制。
昌邑人的年味是伴随着饽饽香飘出来的。日子过得再好,带的礼品再丰厚,大饽饽始终昌邑人过年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心意。
饽饽在很多地方是馒头的别称,但在昌邑,馒头和饽饽不是一回事儿。昌邑人说的馒头又叫干粮,是最经常的主食,制作相对简单,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才会蒸饽饽。饽饽从外观上看,是馒头的升级版、加大版——比家常馒头大2倍至4倍,圆顶平底,光滑。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拿出准备好的头茬面,开始蒸饽饽。要想饽饽蒸的好,必得面发的好。昌邑饽饽用的是“老面引子”发酵,还有独特的炕头揉面方式。女人们清晨起床和面,三盆五盆放在暖炕头,盖上塑料布或白包袱。面发好后,面板直接上炕,揉面的人或站在炕前,或跪在炕上,下大力气揉面。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面剂子一遍一遍轮着番地揉,直到每块剂子都软乎乎热乎乎,这就算揉好了。只有反复揉捏,蒸出来的饽饽才会一层一层,用手一撕,像雪白的花瓣,丝丝麦香,片片筋道。
如活繁忙,每到年时,依然会有不少人家愿意耐心地蒸上几锅大饽饽。有时间和精力的年轻人也不用犯愁,市面上现成的大饽饽礼盒日渐走俏,带着昌邑人美好的新年祈愿,走进千家万户。
青州市谭坊镇南孙家村的张今年66岁,每年春节,她都会给孩子们蒸年糕,今年也不例外。早在农历腊月初十的大集上,张和老伴专门去买了黍子面和大枣。1月30日,刚刚腊月十四,张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因为在外地上学和工作的孩子们要回来,她想让孩子们一进就能吃到热腾腾的年糕。
张蒸年糕的手艺学自她的母亲,自打她记事以来,每年春节她的母亲都会给她蒸年糕。因为黍子这种农作物产量低,加上黍子面放的时间长了不但不好吃,味道还苦,所以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年糕放凉后,会变得很硬,冬天也不容易坏,所以每逢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年糕。
两头的年糕硬邦邦让人无法下口,在青州一直流传着两种吃法:一种是“馏”;一种是放在玉米面粥里煮。不过,张的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是炸年糕。在炸得金梦见回家的路黄的年糕上撒一层白糖,年糕的香味就出来了。
市民董曼是土生土长的临朐农村姑娘。提起过年,她说,最浓的年味生发在他们的小山村里,最喜庆的色彩莫过于过年红彤彤的罗门钱......
董曼说,小时候特别过年,早早地便开始掰着手指头盘算。到了罗门钱贴上门框的时候,能激动地尖叫起来。看自家的不过瘾,还要跑去看别人家的罗门钱。罗门钱一般不会太早贴,往往春节前一两天才开始。贴罗门钱的时候两个人协作,一人在地处低,一人站在高凳上贴。两人笑意盈盈,满是对新一年的憧憬。火红的罗门钱在冬日里随风飘扬,不用多说什么,年就这么来了。
手绘年画在临朐有很长的历史,老百姓每年春节前都会到集市上购买灶王老爷等年画,按照传统民俗到墙上。“但那些大部分是手绘后印刷出来的,家家户户贴的都一样,普通老百姓购买看重的主要是礼节、价格实惠,而非年画的艺术价值。手绘年画要真正复兴,还要走高端市场线,让消费者看到它的收藏价值、装饰作用等。”41岁的临朐农民常新说。
舞龙灯——春节、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寿光市侯镇仉家村龙灯不但扎制工艺独特,而且夜间舞龙带烛灯,伴随着烟花礼炮,两条长龙舞动,深受人们喜欢。
仉家龙灯传承人仉松今年66岁,舞了50年龙灯的他对龙灯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仉松已年过六旬,但是他始终扎龙灯、舞龙灯。在他心中,舞龙灯不仅是村里的年俗,更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每年正月都举办十笏园新春文化庙会,被称作中国十大民俗文化庙会之一,每年都吸引众多市民前去参观。民俗巡游、舞龙舞狮、威风锣鼓、琳琅美食、民俗风情......瑰丽旖旎的彩灯风光和绚烂多姿的人文风景让市民体验感受到潍坊独有的年味。
从2016年起,峡山区每年都举办迎春灯会,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灯会主题为“生态秀水映月明,宜人峡山华灯艳”,共分四大主题板块,分别为“正月里闹花灯狗啸景秀春”“建区十周年醇醇峡山情”“穿越时光机梦幻游乐场”“华灯耀世界璀璨梦光影”。峡山迎春灯会以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时尚元素相融合,巧妙运用声、光、电、气、动的创新,使古老的彩灯艺术焕发出青春的熠熠。(文/图潍坊文明网综合)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