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婚礼风俗 > 正文

回族结婚都什么习俗

类别:婚礼风俗 日期:2019-11-21 20:13:30 人气: 来源:

  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据史载,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来办的。如娶妻,要经过请媒人提亲,送礼,写婚书,择吉日成婚等程序。据《固原州志》说,过去固原地区议婚,“先请媒妁通姓,惟不辟同姓,议妥纳茶果”等,之后还要“择日送衣料”等。婚期到了以后,“婚妁至女家接婚,送羊、麦、清油等”。新婚之夜,还要请阿匐念《古兰经》,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要洗大净。《绥远归绥县志》载:“回俗须媒妁三人,掌教一人,方能议婚,男女主婚人如同意,握手为信,不立婚约,不亲迎,无鼓乐。新妇下轿,由其兄弟抱入洞房。不见亲友,待阿匐来为之诵经赞圣。及夕,新郎询问新妇以八句原根,能答,始行成礼。”《志》还载:“新妇入洞房,坐炕墙,谓之坐福,傍晚,男女集新房,陪新夫妇食长寿面。翌晨,仍宴亲友,新妇依次拜谒,亲友尊长,皆有,钱物不一”。临夏的一是请媒,二是定茶,三是纳聘礼,四是迎娶。无论是从史载,还是从现实的调查看,回族的婚礼习俗,各地大同小异,概括起来经过以下几道主要程序: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否则会受到。择偶不“合八字”。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置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匐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匐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旬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暄,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

  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通常情况下,不得少于一两纯银,但无论多少都要履行这一习俗。认为,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项措施。长期以来,在回族当中形成了男子如果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的聘礼和东西不能索回。

  但有些地方的,由于受中国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影响,所索聘礼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给家庭贫穷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径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管它叫“填箱”。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叉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当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匐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匐,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聆听阿匐的,阿匐《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其大意是:结婚是的标志,是夫妇的开始,从此应尽种种责任;要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谦虚,主持家务,,上进求学等。然后阿匐面对证婚人问新郎:“你愿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则应马上。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如表示愿意,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证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准备入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准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长生到老,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人入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从地上抢着拣,把撒喜也叫撒金豆。

  这种撒喜的习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据《清源全氏族谱》“丽史”篇载,“西域回回(口加兀)呐,选民间女子入其室,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攫取以为戏笑”。可见过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黄金来撒喜,后来劳动人民因没有黄金,就用自己喜爱的枣子、糖、花生、核桃等来代替。

  撒喜以后,开始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当新娘入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山东泰安和曹县的婚礼习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带领下,和婆家所有的亲戚见面,新郎拿着墨碗随从,新娘见一位亲戚,用毛笔在他脸上画一下,谁的脸上画得最多,谁就最受新娘尊敬。

  有些地方当天晚上的晚饭由新娘做长面,以示茶饭水平。吃过晚饭,开始闹洞房,大家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郎、新娘在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块糖、说绕口令等各种节目。

  闹房结束后,新郎、新娘要交换礼品。新郎要给新娘送一个装着20元或50元钱的小红包,新娘给新郎送一个红布蛋蛋或“针扎子”,表示恩爱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新郎还要问新娘是否懂得伊斯兰教的最基本教义,如答上,才能度蜜月,答不上新郎表示再教授,新娘要乐于接受才行。

  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要将热水和汤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门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罢早饭后,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领着新娘认婆家大小。有的地方新娘三天不出门,到第四天才开始认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叫一声,长辈要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要略表心意,给新娘见面礼物或钱,以示纪念。

  摆针线,过去是为了看新娘子的针线活做得如何,将她未过门时给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展示出来让众人欣赏。同时,选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夸耀称赞和渲染,向众人们介绍新娘是个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的人。现在摆针线,主要是众人看看娘家给新媳妇陪嫁了什么东西,男方家给新婚夫妇购置了什么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用品。当摆针线仪式准备好时,男方家选请一位说客,赞扬女方家买的东西又多又好,心实礼厚。如同心县预旺乡回族杨四虎在表针线时说:

  说完赞扬词,说女方家把金山一样的一口子人送来了,还陪这么多东西,我们顶恩不起,向女方家亲戚道“色俩目”。

  女方家一般也要请说客,回敬男方,渲染夸男方家富裕大方,给后代安置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如平罗县回族妇女马凤兰说过一段《表针线歌》:

  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固原、泾源等地的习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匿名用户

  2013-08-28展开全部男家看中一家姑娘,先请亲友中的一位长辈或德高望重、能言善辩者,携带茯茶、四色包包、衣料〈2 件〉去女家提亲,俗称“下茶”或“送问包”、“送说茶 ”。经商议,女家若同意这门亲事,即留下礼物,否则当即退还。有时女家无法当场给话,双方就商定延期回答,男家定亲心切而久等无音时,再次请人携带礼物上门催问,叫“送催包”。

  待女家同意后,双方共同协商选定媒人各一人,并言定具体日期,准备订婚仪式,俗称“送礼”、“下占茶” 或“下定茶”。男方送女方茯茶、肉方、衣料等物和脑粉花儿、红绿头绳等化妆品,女方回敬以鞋、绣花袜子等。西宁地区还回赠干果(核桃枣儿)一盘,湿果(将厥麻、杏仁、核桃仁等煮熟染色,拌以果脯、冰糖渣、蜂蜜)二盒,叫 “倒果子茶”, 表示这门亲事己定。男方接到这些回礼后,即分送给所有亲戚共享,客观上将儿子已经定了终身大事的信息告诉他们。其它地区则将馈赠的茯茶分成小块,分赠亲戚。在定婚后至结婚前的一段时间里,若遇到斋月卡尔德节、古尔邦节,男家须按自己的财力,携带礼物去女家拜访,不可缺少;女家则因送时新果子回礼。

  订婚以后,双方协商具体日期送彩礼,俗称“送礼”。届时 ,男方邀请媒人及家下成年男人若干名到家,稍事招待,即带彩礼去女家送礼。彩礼的轻重,一般按女方的意愿和男方的财力多寡磋商而定,有的女方家还开出礼单,彩礼主要有茯茶、衣料、首饰、现款、羊肉等,一般称现款为“干礼”。当送礼的人们端着盘子、提着包袱来到女家时,女方家中的人在长辈带领下出门热情欢迎,并以干果碟子、放有一对红枣的奶茶、糖饺儿包子、熬肉米饭、火锅子等丰盛的食物款待客人,男方送礼毕,女方派人回以获茶、四色包包及专为女婿做的衣帽、鞋或腰带、兜肚等物。男家接到回赠的茯茶后,同样分成小块,分送亲戚共享。

  接下来就是按照商定的日子举行婚礼。一般人家在婚礼前头一天先要念个“亥亭”,以真主、告慰列祖列;也在这一天 ,男方家在院落天井搭起篷布,请来各方亲朋,谓之遵婚。这一天,男方家要请来帮忙料理喜事的人进行具体分工,称为“邀跑窜”, 送亲的、娶亲的、压马的等一干人也在这时一一选定。同时,新郎新娘还要行沐浴礼(做大净)和修面、开面礼,男女傧相有责任向新郎新娘传授简单的性知识。

  举行婚礼的一天,新郎连同自己的父亲、伯父、叔叔、阿舅、兄弟等有关人,在媒人的带领下,大盘子里端着核桃、枣儿、肉方、大米等礼物,一早去女家举行婚礼仪式一一念“尼卡亥”。主客按规矩在大炕上就坐后,开始念“尼卡亥”。第一项,由跪在大炕上座的主婚人阿訇向跪〈或坐〉在地下的新郎一一考问有关伊斯兰教(“乙麻尼”)、箴言(“克利买”)等常识,答得上者,即行下一项;答不上者,要受到指教,直至当场学会为止。第二项,阿訇询问一对新人的经名(即小名),并向他们及双方父亲询问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即宣布这一婚姻合乎教法,并当众说定“买亥日”钱〈一种教聘礼〉。第三项,全体肃然而脆,由阿訇用阿拉伯文念颂婚姻证词,念毕,众人作“都哇 ”。最后一项,阿訇撤核桃枣儿,孩子们向新郎讨喜钱、讨眼泪钱、破面钱 ,女方家设宴席招待客人。

  席散客走,男家即有两名娶亲的人带一盘花卷馍、一顶盖头〈或一首帕〉、一套衣服等俗称“要裹”的礼物,随马(或 车、轿)前往女家迎亲。待娶亲的吃过饭,新娘子梳妆打扮停当,便以红毡裹严,由她的兄长抱着送到马上,再同各位长辈、兄弟、妯娌、两位送亲的、一位压马的男孩、一位掌管箱子钥匙的小孩,陪同两位娶亲的,组成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新娘及嫁妆向男家而去。新娘临出门前,有的地方将一碗牛奶泼洒在接亲马的马蹄及其周围,谓之“白奶送”, 到了男口,又有一妇女迎来仍旧泼洒牛奶,谓之“白奶接”。 新娘下马行至门道时,新郎上屋顶踩上几脚,期望制伏妻子,婚姻扎实。

  卸嫁妆时,拉马压轿的小孩可以得到一份酬金,叫“压轿钱” 。若男家不给或所付钱数太少,他们就不搬嫁妆、不入席,直至满意为止。湟中、化隆等地,迎亲的一干人要在男家住上一夜,其间,新女婿的伯父、叔叔等家要宰羊备席,轮流宴请。

  新娘子在人们的簇拥下进入洞房。入洞房后的新娘子,前来闹床的人们蜂涌而至,有些地方的农村,宴席曲唱家们口唱《恭喜歌》前来恭喜闹床,并为东家演唱宴席曲。闹床闹到一定的时候,新娘的姐姐(或嫂子或送亲的)携带夜餐和核桃枣儿前来洞房铺床,将核桃枣儿压在毡角下,又各置数枚于新娘怀里,祝福儿女满堂。有的地方,还请二位新人睡前各喝一碗放有二枚熟红枣的牛奶。也有的在新被子的角中塞上红枣、花生、瓜子等,意为早生贵子,白头借老。这时,新郎要给铺床人送些钱,以示谢意。

  新婚第二天,新郎新娘一大早就要起床沐浴,并由陪客(伴郎)陪同,新郎去女家向岳父岳母及有关长辈亲戚说“赛俩目”请安(也叫回门),娘家以饺子款待新女婿,表示婚事成功。新娘则由娶送亲的陪伴 ,走出洞房,一边听取娶亲的介绍,一边向公婆及所有婆家长辈一一施礼致敬。拜完一个人,那人就将 用红纸封好的叫“封筒儿” 的见面礼送给新娘,这份钱叫“拜作钱 ”。中午时分前来讨喜吃席的客人纷纷来临。席间,新郎在陪客陪同下,不断去各桌向客人说“ 赛俩目”让客;新娘也要出面向各桌客人行礼敬让,客人们要赠钱给新娘。俗话说:“宴喜三天没大小”,这一天,前来吃席的客人们要“闹公婆”即抓住公公、伯父、叔叔中的任何一二位,抹一脸锅墨,或给他戴上一副用萝卜圈做成的眼镜、一顶破草帽、翻穿破皮袄,再令其倒骑在毛驴(或牛)上,满巷道游转,为喜事助兴。

  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成年男女因需要而结婚是“瓦直卜”(意为当然),为繁衍子孙而结婚是“逊奈”(即圣行)。因此,主张回族穆斯林男女都要结婚,反对终身不娶、不嫁的独身主义。回族对婚姻的这一态度,主要是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古兰经》明确:“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婢,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穆罕默德也说过:“有婚娶能力者应当结婚。”甚至认为谁不服从他的言行,就是他;“我是你们中最、最害怕真主的人,但我封斋、我开斋、我礼拜、我睡觉、我还娶妻。谁我的圣行,谁便不是我的教民。”

  回族从形成至现在,始终反对禁欲,反对绝欲,反对终生独身。无论是阿訇,还是一般穆斯林,一般都结婚成家。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不求婚配的现象。伊斯兰教中的嘎得林耶门宦的或迁居拱北居住的人,过去有终身不娶的教俗,其中有一条就是“戒色”,即割断,不娶妻室。但这毕竟是极少数。

  回族还严禁血亲、近亲之间结婚。特别是严格同母、女、伯母、婶母、姨母、乳母、岳母等长辈结婚,也不许同亲妹妹、乳妹、侄女、甥女、儿媳以及有夫之妇结婚。回族这种文明进步的婚姻习俗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在伊斯兰教创立前,阿拉伯人的血缘关系非常混乱,近亲、血亲结婚之现象普遍存在。伊斯兰教创立后,这种现象才得到了。男家看中一家姑娘,先请亲友中的一位长辈或德高望重、能言善辩者,携带茯茶、四色包包、衣料〈2 件〉去女家提亲,俗称“下茶”或“送问包”、“送说茶 ”。经商议,女家若同意这门亲事,即留下礼物,否则当即退还。有时女家无法当场给话,双方就商定延期回答,男家定亲心切而久等无音时,再次请人携带礼物上门催问,叫“送催包”。

  待女家同意后,双方共同协商选定媒人各一人,并言定具体日期,准备订婚仪式,俗称“送礼”、“下占茶” 或“下定茶”。男方送女方茯茶、肉方、衣料等物和脑粉花儿、红绿头绳等化妆品,女方回敬以鞋、绣花袜子等。西宁地区还回赠干果(核桃枣儿)一盘,湿果(将厥麻、杏仁、核桃仁等煮熟染色,拌以果脯、冰糖渣、蜂蜜)二盒,叫 “倒果子茶”, 表示这门亲事己定。男方接到这些回礼后,即分送给所有亲戚共享,客观上将儿子已经定了终身大事的信息告诉他们。其它地区则将馈赠的茯茶分成小块,分赠亲戚。在定婚后至结婚前的一段时间里,若遇到斋月卡尔德节、古尔邦节,男家须按自己的财力,携带礼物去女家拜访,不可缺少;女家则因送时新果子回礼。

  订婚以后,双方协商具体日期送彩礼,俗称“送礼”。届时 ,男方邀请媒人及家下成年男人若干名到家,稍事招待,即带彩礼去女家送礼。彩礼的轻重,一般按女方的意愿和男方的财力多寡磋商而定,有的女方家还开出礼单,彩礼主要有茯茶、衣料、首饰、现款、羊肉等,一般称现款为“干礼”。当送礼的人们端着盘子、提着包袱来到女家时,女方家中的人在长辈带领下出门热情欢迎,并以干果碟子、放有一对红枣的奶茶、糖饺儿包子、熬肉米饭、火锅子等丰盛的食物款待客人,男方送礼毕,女方派人回以获茶、四色包包及专为女婿做的衣帽、鞋或腰带、兜肚等物。男家接到回赠的茯茶后,同样分成小块,分送亲戚共享。

  接下来就是按照商定的日子举行婚礼。一般人家在婚礼前头一天先要念个“亥亭”,以真主、告慰列祖列;也在这一天 ,男方家在院落天井搭起篷布,请来各方亲朋,谓之遵婚。这一天,男方家要请来帮忙料理喜事的人进行具体分工,称为“邀跑窜”, 送亲的、娶亲的、压马的等一干人也在这时一一选定。同时,新郎新娘还要行沐浴礼(做大净)和修面、开面礼,男女傧相有责任向新郎新娘传授简单的性知识。

  举行婚礼的一天,新郎连同自己的父亲、伯父、叔叔、阿舅、兄弟等有关人,在媒人的带领下,大盘子里端着核桃、枣儿、肉方、大米等礼物,一早去女家举行婚礼仪式一一念“尼卡亥”。主客按规矩在大炕上就坐后,开始念“尼卡亥”。第一项,由跪在大炕上座的主婚人阿訇向跪〈或坐〉在地下的新郎一一考问有关伊斯兰教(“乙麻尼”)、箴言(“克利买”)等常识,答得上者,即行下一项;答不上者,要受到指教,直至当场学会为止。第二项,阿訇询问一对新人的经名(即小名),并向他们及双方父亲询问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即宣布这一婚姻合乎教法,并当众说定“买亥日”钱〈一种教聘礼〉。第三项,全体肃然而脆,由阿訇用阿拉伯文念颂婚姻证词,念毕,众人作“都哇 ”。最后一项,阿訇撤核桃枣儿,孩子们向新郎讨喜钱、讨眼泪钱、破面钱 ,女方家设宴席招待客人。

  席散客走,男家即有两名娶亲的人带一盘花卷馍、一顶盖头〈或一首帕〉、一套衣服等俗称“要裹”的礼物,随马(或 车、轿)前往女家迎亲。待娶亲的吃过饭,新娘子梳妆打扮停当,便以红毡裹严,由她的兄长抱着送到马上,再同各位长辈、兄弟、妯娌、两位送亲的、一位压马的男孩、一位掌管箱子钥匙的小孩,陪同两位娶亲的,组成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新娘及嫁妆向男家而去。新娘临出门前,有的地方将一碗牛奶泼洒在接亲马的马蹄及其周围,谓之“白奶送”, 到了男口,又有一妇女迎来仍旧泼洒牛奶,谓之“白奶接”。 新娘下马行至门道时,新郎上屋顶踩上几脚,期望制伏妻子,婚姻扎实。

  卸嫁妆时,拉马压轿的小孩可以得到一份酬金,叫“压轿钱” 。若男家不给或所付钱数太少,他们就不搬嫁妆、不入席,直至满意为止。湟中、化隆等地,迎亲的一干人要在男家住上一夜,其间,新女婿的伯父、叔叔等家要宰羊备席,轮流宴请。

  新娘子在人们的簇拥下进入洞房。入洞房后的新娘子,前来闹床的人们蜂涌而至,有些地方的农村,宴席曲唱家们口唱《恭喜歌》前来恭喜闹床,并为东家演唱宴席曲。闹床闹到一定的时候,新娘的姐姐(或嫂子或送亲的)携带夜餐和核桃枣儿前来洞房铺床,将核桃枣儿压在毡角下,又各置数枚于新娘怀里,祝福儿女满堂。有的地方,还请二位新人睡前各喝一碗放有二枚熟红枣的牛奶。也有的在新被子的角中塞上红枣、花生、瓜子等,意为早生贵子,白头借老。这时,新郎要给铺床人送些钱,以示谢意。

  新婚第二天,新郎新娘一大早就要起床沐浴,并由陪客(伴郎)陪同,新郎去女家向岳父岳母及有关长辈亲戚说“赛俩目”请安(也叫回门),娘家以饺子款待新女婿,表示婚事成功。新娘则由娶送亲的陪伴 ,走出洞房,一边听取娶亲的介绍,一边向公婆及所有婆家长辈一一施礼致敬。拜完一个人,那人就将 用红纸封好的叫“封筒儿” 的见面礼送给新娘,这份钱叫“拜作钱 ”。中午时分前来讨喜吃席的客人纷纷来临。席间,新郎在陪客陪同下,不断去各桌向客人说“ 赛俩目”让客;新娘也要出面向各桌客人行礼敬让,客人们要赠钱给新娘。俗话说:“宴喜三天没大小”,这一天,前来吃席的客人们要“闹公婆”即抓住公公、伯父、叔叔中的任何一二位,抹一脸锅墨,或给他戴上一副用萝卜圈做成的眼镜、一顶破草帽、翻穿破皮袄,再令其倒骑在毛驴(或牛)上,满巷道游转,为喜事助兴。

  最后是回门、拆篷,款待各位为婚事出过力的“跑窜”(协理),庆贺喜事告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匿名用户

  2013-08-28展开全部提媒 回族婚姻习俗。回族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需要经过男女双方家长的相 互了解,基本条件是必须对方是穆斯林。待双方家长基本同意后,请媒 人出面提媒,通常为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媒,如女方同意,即可确认婚 姻而订婚。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青年男女间的恋爱日渐增多,但 仍要经过提媒,尽管有的只是名义上的。男女方两家商定后,即可择期 订婚。届时,男方要给女方送订婚礼。例如赤峰地区,一般男方要在主 麻日给女方送去装着龙凤喜饼的喜盒、斗米、斗面、1只羊(无羊可给40 斤羊肉),称为下定礼。下定礼日,男方要宴请媒人和亲朋,以示庆贺和 致谢。订婚后,还要由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方可完婚。 念尼卡罕 证婚的仪式。根据伊斯兰教,回族穆斯林举行婚礼时须请阿訇 证婚。尼卡罕,阿拉伯语,亦作尼康,意为结合。婚礼一般不在斋月和 星期二举行。婚时,新郎、新娘和亲朋都要沐浴盛装。在乌兰察布盟, 由男方亲友陪同新郎迎接由女方亲友陪同的新娘到男方家。由双方男性 家长主持,阿訇和亲友证婚。新郎新娘面向阿訇,向阿訇说“色俩 目”。然后阿訇念尼卡罕。内容为讲述人生道理与结婚所承担的责任、 义务。阿訇分别征求新郎和新娘意见是否愿意结为夫妇,男答“改必勒 图”(阿拉伯语),女答“达单”(波斯语),均为接受、同意。然后阿訇 用阿拉伯文念到“这妇女是有信德的、的,没有人的。二 人结婚是有证明人的,我们大家都为你们,真主恩赐你们白头到 老,因为你们具备教的原则。求真主将大的幸福恩赐给你们二 人”。男女双方必须念“清”。阿訇遂将男方准备好的红枣、花 生、糖块抛向新郎新娘及贺喜的人们,连抛三次。伊光 20:44:07 念过尼卡罕,即被证 明一对新人已成为伊斯兰教内认可的夫妻。仪毕,亲家双方互相攥 手祝贺,并备佳肴宴请阿訇和亲朋。过去,除念尼卡罕外,还要请阿訇 写尼卡罕,也称写依扎布(婚书),作为伊斯兰教内的结婚证明。内 容有当事者同意、主婚人、新郎新娘姓名及卡宾银子若干元。赤峰市的 回族举行婚礼时,还将阿訇用阿拉伯文写在红纸上的婚书发给新婿,双 方家长、亲朋陪阿訇一起接受新婿“九大碗”的款待。 卡宾 回族男女结婚前男方送给女方家的彩礼或聘金。卡宾,波斯语,意为聘 礼。亦称卡宾银子。既可是一定数额的现金,又可是衣服、布料、家庭 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聘礼的多少也可由媒人与男女双方家庭商议后,视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伊光 20:45:34 写婚书伊光 20:46:05 写婚书伊光 20:46:21 用8开的一张红纸,迭成10个横格,用毛笔或硬笔书写,阿拉伯文一定要工整,切忌潦草。各项内容不要遗漏:伊光 20:49:10 伊光 20:50:04 望采纳好!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热心网友

  举行婚礼的当晚,一般都要“闹洞房”。在及北方许多地方,都流行着“三日无大小”的闹房风俗。持老观念的人认为,越闹越发,不闹不发,甚至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

  闹房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向新人抛撒糖果、喜果;有的则对新人劝酒,甚至灌酒;还有的将苹果用线拴在帐上,让新人对啃。本来美妙的洞房花烛夜,变成了难熬的恶作剧。云南迷人湖

  

关键词:回族的风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南阳婚礼策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