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金报讯(记者赵雯通讯员赵莹)全国各地的婚礼都有自己的习俗,但是真正将婚礼习俗延续几百年,并打造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只有来自的“鄂尔多斯婚礼”。它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蒙古民族风情画卷。昨晚,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而来自的“习俗专家”们也向记者详细解读了这场与众不同的隆重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展现的不仅仅是蒙古族婚礼的隆重与奢华,更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宫廷文化、风情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草原文化。
呼和浩特文化局齐局长告诉记者,因为地域辽阔,蒙古族的婚姻仪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产生于蒙古远古时代,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到成吉思汗时期,这一婚俗文化进一步发展,并日趋成熟。
齐局长说,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长达三天三夜,有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这台舞剧就是将三天三夜的婚礼浓缩到几十分钟,并将‘沙浴’等蒙古族的传统习俗融入到舞剧中。”
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办公室主任吉日嘎拉土告诉记者,之所以婚礼要持续那么长时间,是因为“鄂尔多斯婚礼”的“规矩”太多,达到几百种。
吉日嘎拉土介绍:第一天,男方的亲朋好友都会到新郎家里,新郎的母亲要从众多亲朋好友中选出几位男士组成“娶亲队伍”。与湖北“伴郎都必须未婚”不同,鄂尔多斯的伴郎必须是已婚的。吉日嘎拉土笑着说:“那是因为蒙古族古代有抢亲的习俗,所以要找已婚的、有经验的、强壮的,并且和新郎属相相配的男士陪同。”到达女方家后,新郎要经历拦门迎婿、求名问庚等几道程序才能成功见到新娘。而且,送到女方家里的礼物也全部是9份,因为蒙古族十分崇尚“9”这个数字。
接到新娘后,女方家里也会组建一个庞大的“送亲队伍”与男方的娶亲队伍一起回家,两家人一唱啊跳啊,好不热闹。真正的婚礼仪式要到第二天晚上来到女方家,或者第三天才能举行,而这其中更有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等数百种规矩需要去一一遵守。
如此复杂的婚礼,是否延续至今?吉日嘎拉土笑着说:“如今年轻人的婚礼确实简化了不少,但其中很多核心的规矩至今都在遵守,之前需要3天是因为途遥远,几百公里常常要一夜,如今有了汽车,就快得多了。”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