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汉语拼音:XiaoganShi;英语:Xiaogan),所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之北,汉水之东,南邻武汉,北邻,东连黄冈,西接随州、荆门、天门市、仙桃市。孝感因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流传千古的孝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总面积8941平方千米。人口4,814,542人(2010年)。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孝感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为大别低山丘陵,西北属桐柏山地,中部为丘陵岗地,南部属江汉平原。河流有汉江、汉北河、涢水、澴河。湖泊主要有汈汊湖、东西汊湖、野潴湖等。孝感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层。距武汉市城区、天河国际机场分别只有60、30公里;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贯穿全境。
孝感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门板湾、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遗址460多处,古墓葬200多处,古建筑40多处,古塞堡18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000多枚,近4万字,内容涉及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载人中学历史教科书。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孝感名人辈出。这里养育了楚国令尹(丞相)斗彀於菟,汉代孝子董永、黄香、孟宗,客居安陆10年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宋祁,明末清初画家程正揆等历代大家名流;产生了以鄂豫皖苏区创始人郭述申、徐宝珊,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刘华清,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王平章、徐海东、陈海松、熊厚发、刘震、王新亭、聂凤智,国内第一部《毛选》主编胡锡奎,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第一任总编杨松为代表的一批中共党史著名人物等。此外,曾出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在国际联盟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首次用华语发言的民国驻德公使蒋作宾,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刘仁静,以及曾任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向忠发等,都是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
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徐向前指挥红军在此进行过龙王集、双桥镇等著名战斗,取得辉煌战绩。抗日战争时期,陶铸在应城汤池举办培训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李先念在安陆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军第五师;孝感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长时期的领导指挥中心。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蒋代表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率领中原主力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
孝感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焦湖莲藕、刁莲、太子米、银杏、板栗、早蜜桃、乌桕等30多种名特优农副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孝感麻糖、孝感米酒、汉川荷月、马口豆瓣、云梦鱼面、黄滩酱油等特色食品饮誉中华。孝感素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矿产资源丰富。金、银、铜、锰等24种主要矿产开采潜力巨大,其中优质矿11种,“膏、盐、磷”被誉为“孝感三宝”。应城石膏蜚声中外,品位居亚洲第一,应城誉为“膏都”,储量丰富,其中纤维石膏储量占全国的60%。应城云梦一带称“盐海”,岩盐地质储量280亿吨,品位居全国之冠。大悟磷矿地质储量近2亿吨,地质风化,富集显著,易于露采。
孝感产业特色鲜明,工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汽车机电、盐磷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基础好,已建成太子米、花生油、悟道茶、云梦菜、杨店桃等名优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板块。
孝感市邮编:432100代码:420900区号:0712
孝感市辖1个市辖区:孝南区,3个县:云梦县,代管3个县级市:汉川市。市政府驻孝南区广场街
孝南区全区辖4个街道、8个镇、3个乡:
书院街道车站街道新华街道广场街道西河镇杨店镇陡岗镇肖港镇毛陈镇三汊镇祝站镇新铺镇卧龙乡朋兴乡闵集乡
孝昌县全县辖8个镇、4个乡:
花园镇卫店镇王店镇小河镇周巷镇丰山镇邹岗镇白沙镇花西乡季店乡小悟乡陡山乡
大悟县全县辖14个镇、3个乡:
城关镇阳平镇芳畈镇新城镇夏店镇刘集镇河口镇四姑镇吕王镇黄站镇宣化店镇丰店镇大新镇三里镇东新乡高店乡彭店乡
云梦县全县辖9个镇、3个乡:
城关镇义堂镇曾店镇吴铺镇伍洛镇下辛店镇道桥镇隔蒲潭镇胡金店镇倒店乡沙河乡清明河乡
应城市全市辖5个街道、10个镇:
城中街道城北街道四里棚街道东马坊街道长江埠街道田店镇杨河镇三合镇郎君镇黄滩镇天鹅镇义和镇陈河镇杨岭镇汤池镇
境内有:南垸良种场开发区
安陆市全市辖2个街道、9个镇、4个乡:
府城街道南城街道赵棚镇李店镇巡店镇棠棣镇王义贞镇雷公镇孛畈镇烟店镇洑水镇陈店乡辛榨乡木梓乡接官乡
汉川市全市辖1个街道、14个镇、6个乡:
仙女山街道马口镇城隍镇分水镇杨林沟镇脉旺镇田二河镇沉湖镇垌冢镇新堰镇庙头镇刘家隔镇麻河镇新河镇回龙镇
马鞍乡里潭乡西江乡南河乡湾潭乡韩集乡境内有:刁汊湖养殖场华严农场中洲农场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4,814,542人。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348768户,家庭户人口为452303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5人减少了0.5人。
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479297人,占总人口的51.5%;女性为2335245人,占总人口的48.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7下降为106.17。
全市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孝南区908,266人孝昌县588,666人大悟县614,902人
云梦县524,799人应城市593,812人安陆市568,590人
汉川市1,015,507人
孝感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住地区。共有土家、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哈尼、傣、黎、佤、畲、水、纳西、土、达斡尔、仫佬、撒拉、毛南、仡佬、锡伯、俄罗斯、京、赫哲等少数民族31个,4044人,占总人口万分之七;分布在7个县市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98个乡镇、场、街道。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土家族,1493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7%。全市有县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3人。参加各级人大8人,政协32人。
孝感市宗教历史悠久,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俱全。全市现有信教人数7万多人,约占我市人口总数的1.4%,其中佛教4.2万多人,天主教1.5万多人,基督教1.2万多人,伊斯兰教0.18万人,道教0.1万人,已登记发证的宗教活动场所94处(其中佛教70处,道教3处,天主教11处,基督教9处,伊斯兰教1处),分布在7个县市区的乡镇场和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6%;备案认可发证的宗教教职人员159人(其中天主教神父5人、修女2人,基督教义工以上教职人员23人,伊斯兰教阿訇3人,佛教比丘、比丘尼126人),县级爱国宗教团体5个(孝南区佛教协会,孝南区伊斯兰教协会,应城市佛教协会,汉川市天主教爱国会,汉川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孝感历史源远流长。今孝感市境内各县市区,夏商时代为古荆州之地;周为楚、郧、贰、轸等诸候国割据地,且贰国、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秦属南郡;汉以后属荆州江夏郡;南北朝以后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宋以后属德安府;清分属德安府、汉阳府;民国时期,分属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区。
孝感作为地市级的建制行政区,设置于1949年5月。当时,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孝感专区,在礼山县(今大悟县)河口镇成立了中共湖北省孝感地方委员会(简称孝感地委)、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简称孝感专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孝感军分区。7月,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迁入孝感县城。“文化大革命”期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1993年6月,撤销孝感地区,成立地级孝感市。从设置孝感专区到现在,其辖区经历了8次变更:
1951年6月以前,孝感专署辖孝感、礼山、应山、安陆、云梦、应城、黄陂、黄安(今红安)、随县(今随州市)等9县。6月以后,原属沔阳专署管辖的汉川、汉阳两县划归孝感专署,同时设立应城矿区人民政府(县级),此时,专署所辖县级政府12个。
1952年1月,大冶专署撤销,原属大冶管辖的咸宁、武昌、蒲圻、嘉鱼、崇阳、通山、通城等江南7县划归孝感专署管辖。6月,随县划归襄阳专署。9月,黄安划归黄冈专署,同时改礼山县为大悟县。
1953年5月,撤销应城矿区政府,以后直到1959年11月孝感专署撤销,所属诸县并入武汉市时为止,孝感专署一直管辖江南、江北共16县。在归属武汉市管辖期间,曾于1960年8月将安陆与云梦、咸宁与蒲圻、武昌与嘉鱼、崇阳与通城合并为安陆、咸宁、武昌、崇阳等4县,原16县并为12县。
1961年5月,地市分治,复设孝感专署,武汉市将上述12县归还孝感。12月,专署将所辖12县仍按并入武汉市以前的16县恢复原建制。
1965年7月,将撤销大冶专署时划归孝感的江南7县划出,交新设置的咸宁专署管辖,孝感专署管辖原江北9县。1966年8月,孝感专员公署改名为东风专员公署。1968年1月,成立东风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3月东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12月,汉阳县划属武汉市。1978年10月,撤销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湖北省孝感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撤销孝感县,设置县级孝感市,同时将黄陂县划归武汉市。1986年6月,撤销应城县,设置应城市。1987年9月,撤销安陆县,设置安陆市。1988年10月,撤销应山县,设置广水市。
1993年6月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地级孝感市,同时撤销原县级孝感市,设立县级孝南区和孝昌县。撤地建市以后,新设立的地级孝感市实行以市带县的行政管理体制,直辖孝南区,管辖孝昌、大悟、云梦、汉川等4个县,代管广水、安陆、应城等3个县级市。1997年3月,撤销汉川县,设置汉川市。2000年8月,广水市划归新成立的地级随州市代管。此后,孝感市辖区没有改变。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之东,南邻武汉市,北与河南信阳交界,西接随州、荆门、天门、仙桃等市,东连黄冈。现辖孝南区和云梦、孝昌、大悟3县,代管应城、安陆、汉川3个县级市,共有125个乡镇场、办事处。全市国土总面积8910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502万人。
孝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地势北高南低,大致呈由平原向山脉过渡的坡状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大体在15.5℃~16.5℃之间,全年无霜期225~257天,年降雨量1040~1230毫米。境内主要湖泊(水库)有刁汊湖、野猪湖、王母湖、东西汊湖、老观湖、龙赛湖等。其中,刁汊湖为境内最大湖泊。由孝感市管理的徐家河水库为湖北省第四大水库。
孝感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严寒酷暑时间短,春、秋、初夏气候温和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8mm;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6.7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6.0℃,≥10℃的积温为5091.9℃,有利于农作物发育、生长,是我国光、热、水条件配合较好的地带。但初夏梅雨期暴雨频繁易洪涝,盛夏高温蒸发量大,常有伏旱。洪涝、干旱成为全市主要的自然灾害。
春季3-5月中旬,气温回升,雨水增加,冷暖多变,常有低温阴雨。入春以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显著增加,有利于春播作物的发育和越冬作物的生长。春季也是冷暖空气交替比较频繁的季节,平均7~10天就有一次冷空气侵袭,形成了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这段时间的晴雨相间,风向多变,气温骤升骤降的天气。
夏季初夏:5月下旬-7月中旬,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梅雨季节多暴雨,洪涝灾害可发生。
盛夏:7月下旬-8月,天气炎热,常有伏旱。入夏后,北方冷空气逐渐减弱,南方的暖空气逐渐加强,天气由冷变热,平均气温多在23~28℃之间,适宜作物正常生长。
6月中旬~7月中旬是梅雨期,常有大~暴雨或连续暴雨发生,易造成北部山洪暴发,南部渍涝、洪水灾害。梅雨结束后,进入酷热盛夏期,境内雨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多在28℃以上。7月下旬初,约有三分之一的年份可出现10天左右的3~4级偏南风,对中稻扬花授粉有一定影响。这一时期常出现大于35℃的炎热天气,同时雨水少,蒸发大,极易发生干旱。但也有少数年份降水偏多或暴雨造成局部渍涝灾害。
秋季9-11月,晴天多、雨日少,时有秋寒。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乃至控制全境,冷暖空气交锋地带移出孝感,阴雨多的天气转为多晴天气,雨量、雨日少,日照时数多,气温日较差大,白天气温高,夜间凉爽,被人们称之为的“秋高气爽”的气候,这种天气有利于秋作物后期生长和秋收。但在9月份有的年份也有长连阴雨天气出现,使日平均气温小于20℃以下而发生秋寒。
冬季12-2月,寒冷少雨(雪),冬末有冻害。冬季具有气温低、雨量少的季节特征,各地平均气温多在3度以下,越冬作物基本停止生长,一般年份常有强寒潮侵袭,最低气温可降到零下5度以下并伴有雨雪天气和5级以上偏北风,使作物受冻害,人民生活也受影响。但也有少数的年份是比较温暖的“暖冬”。
全市土地和矿产资源情况:2004年统计,全市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62万公顷,占总面积25%左右,基本农田29.2万公顷,人均耕地约0.725亩。主要矿产有7大类23种,其中优质矿11种。应城石膏地质储量2.49亿吨;应城、云梦岩盐地质储量2.8亿吨;大悟磷矿地质储量1.72亿吨;另外还有芒硝、稀土、金、银、铜、镍、重晶石、云母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
孝感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12mm,降水量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差约250mm,全市单站年最大降水量为2420.9mm(1954年万福闸站),年最小降水量分457.7mm(1978年天子站),降水分布极为不均匀,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85%。全市多年平均气温为15.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3.1℃(1959年大悟站),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5.7℃(1969年应城站)。
孝感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8.1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6.73亿m3,地下水资源量6.59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不重复计算量1.41亿m3。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3.4851亿m3、多年平均出境水量55.8462亿m3(出入境水量不包括汉江)、多年平均供水量20.9321亿m3、多年平均其它供水量0.5895亿m3、多年平均用水量20.9321亿m3、多年平均耗水量10.4277亿m3。地表水水质较差,无Ⅰ类水,大中型水库水质为Ⅱ类。
2005年度全市评价河流为新河、大富水、环水和府环河,在总评价河长435.2km中,枯水期Ⅱ类河长154km,占总评价河长的35.4%,Ⅴ类河长4.5km,占总评价河长的1.0%,超Ⅴ类河长276.7km,占总评价河长的63.6%。丰水期Ⅱ类河长154km,占总评价河长的35.4%,Ⅳ类河长54.5km,占总评价河长的12.5%,超V类河长226.7km,占总评价河长的52.1%。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氟化物等。
森林资源2000年二类调查,孝感市林业用地面积是176997公顷,森林面积13175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5790634立方米,森林蓄积4517219立方米。
野生动物1997年,境内首次进行陆生野生动物重点资源调查。野生动物共4纲26目58科138种。其中,两栖纲2目5科11种;爬行纲2目5科14种;鸟纲15目36科90种;兽纲7目12科2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鹳;二级保护的有大鲵、虎纹蛙、豺、水獭、豹、大灵猫、獐、斑羚、穿山甲、黄嘴白鹭、小天鹅、灰鹤、小杓鹬、苍鹰、白腹鹞、红隼、雕、纵纹腹小号、长尾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的有狼、豹猫等7种动物。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定为易危种的有3种。属于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指名种的有牛背鹭、大白鹭、中白鹭、鸿雁、豆雁、赤麻鸭、绿头鸭、普通秋莎鸭、普通秧鸡、董鸡、凤头麦鸡、大杜鹃、小杜鹃、家燕、虎纹伯劳、红尾伯劳、黑尾蜡嘴等。境内野生动物以鸟类为优势种群。
野生植物孝感境内木本植物可分针叶林、阔叶林、灌丛3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43个群系。主要有:
(一)常绿针叶林
1、马尾松群落占主导地位且分布最广,海拔100-600米都有天然林分。立地类型多样。组成结构简单,多为纯林,下木有小灌木或藤本。
2、黄山松群落集中于北部海拔150-820米处呈块状分布。在山脊、山顶、岩石裸露地方及风口处保留有天然黄山松。立地条件较恶劣,群落结构简单。
3、柏木群落原为境内常绿针叶林重要组成树种,因自然更新能力不及马尾松及长期严重过伐,保存较少。在安陆孛畈至三里、孝昌小悟等海拔200-300米处,尚存少量柏木残林,以及小面积古、大柏树群体。土壤多为石灰岩发育的黄棕壤。
(二)常绿阔叶林
1、青冈栎类群落是境内地理标志种,保存极少。孝昌小悟刘河村有一小块青冈—小叶青冈林,面积约10亩,林分平均胸径10.6厘米,平均树高6米,位于海拔180-200多米的沟谷边,坡度30度许。为花岗岩发育成土,基岩裸露。下木有红杜鹃、络石、柞木、爬藤榕等。
2、桢楠、闽楠、紫楠、黑壳楠及川桂等树种组成的群落是境内混交林重要的代表类型,数量十分有限。在安陆、大悟、孝昌有零星分布,最大面积500平方米。生活于海拔180-600米的山涧或潮湿地,周围伴生有较多的榕属植物。[Page]
3、小果卫矛群落境内仅有一处,位于安陆雷公陡坡水库西侧,海拔250米,石灰岩裸露,坡度大于35度,面积600平方米,平均树高3.2米,平均胸径17.6厘米,最大胸径55厘米。下木以蔷薇、鼠李、菝葜、芸香、苏木科有刺灌木为主,还有耐旱的瑞香、大戟、冬青、漆树、壳斗科植物等多种组成。
(三)落叶阔叶林是境内仅次于马尾松林的第二大林型。其组成树种最丰富、分布也较广。
1、麻栎、栓皮栎群落广布于境内北部,是境内物种容量最大、稳定性最强的群落。最大处在大悟丰店傅堂村,海拔310米,面积60多亩,平均树高22米,平均胸径66厘米。
2、槭树群落广布于大悟、安陆、孝昌。一般以伴生树种或下木形式出现,林间偶见野漆、榉树。
3、化香群落在境内山地较常见为次生林组成树种。在海拔700米以下向阳山坡,能形成优势树种。立地条件一般较差,结构简单。采樵过度即退化为灌丛地。
4、枫香群落是境内落叶混交林中的上层树种,北部有零星保存的大树。
5、青檀群落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保护树种,大悟、安陆等地均有分布。最大群落在大悟姚畈铁店村干沟,海拔345米,面积1900平方米,平均树高18米,平均胸径98厘米,最大胸径163厘米。青檀一般生长在土壤湿润有水流的山沟两侧。伴生树种较多。
(四)竹林在境内分布较广、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区域在孝昌小悟,大悟三里、宣化,安陆孛畈等地。
(五)灌丛
1、栎类、山糊椒、黄檀、化香、盐肤木灌丛群落是境内习见灌丛类型。结构简单、成分较多,经济价值一般不高。
2、连翘灌丛群落分布不广,处立地条件差的风口,海拔400-700米的山体中、上部,上层有稀疏的槭树、壳斗、胡桃、榆科乔木,间有少量蔷薇科灌木混生。
3、胡枝子灌丛群落常见于荒山、荒坡上,群落内无乔木,间杂有黄荆、悬勾子属灌木伴生。
4、小径竹灌丛群落广布于大悟、安陆、孝昌低山区、海拔100-500米的山脚、凹沟潮湿地带,呈零星分散小群体,竹丛内几乎没有其它乔、灌、藤成分。主要竹种有苦竹、箬竹、水竹、淡竹。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5.1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3.69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09.36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4:45.1:33.5调整为20.4:47.3:32.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20.7%,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8.5%,住宿餐饮业增长27.1%,金融保险业增长21.6%,房地产业增长5.3%,其他服务业增长12.6%。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工业支撑作用还不够强,经济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市本级实力和孝感中心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
201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增加值91.16亿元,增长4.8%;林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0.6%;牧业增加值65.52亿元,增长4.5%;渔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4.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25.66万亩,比上年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46.02万亩,增长8.5%。油料种植面积168.05万亩,下降2.1%。蔬菜种植面积133.16万亩,增长2.4%。
全年粮食产量214.39万吨,比上年增长2.96%。棉花4.25万吨,增长18.85%。油料21.82万吨,下降3.08%。蔬菜317.58万吨,增长4.86%。生猪出栏336.07万头,增长4.9%。家禽出笼12236.6万只,增长3.7%。水产品产量36.58万吨,增长4.8%。
201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8.69亿元,增长20.5%,其中8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8.79亿元,增长23.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省工业增长14.2%,地方工业增长24.6%;轻工业增长23.8%,重工业增长22.6%。市本级工业完成增加值35.99亿元,增长12.6%。全市汽车机电、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1.53亿元,增长23%。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92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693.39亿元,增长37.2%;在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0.91亿元,增长27.7%;第二产业投资360.42亿元,增长41.4%,其中,工业投资359.03亿元,增长41.3%;第三产业投资302.06亿元,增长33.5%,其中房地产投资57.08亿元,增长15.2%。
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16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02亿元,增长19.1%;零售业实现322.16亿元,增长17.9%;住宿业实现2.74亿元,增长17%;餐饮业实现63.24亿元,增长19.2%。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60.6亿元,增长18.5%;农村实现零售额96.6亿元,增长17.4%。
外贸外资全面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进口1.31亿美元,增长78.6%;出口3.76亿美元,增长26.5%。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2家。新批合同外商投资1.74亿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5.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7%、居住类上涨5.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8.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5%,衣着服装类价格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10.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8.1%。
2011年全年全市建成一级公路路基48.2公里、路面41.6公里,建成二级公路路基120公里、路面111公里,完成县乡等级公路144公里。重点工程孝汉大道三期、汉孝城际铁路、石武高铁大悟连接线、孝昌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实现预期目标。完成港航站场建设投资7746万元,汉北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应城港城关港区物流园区天鹅码头改扩建工程及汉川港城关港区新河散货码头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安陆客运站和应城汤池客运站基本建成,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站5个、改造3个,新建农村候车棚225个。全市公路里程12481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8公里,二级公路1086公里,三级公路1304公里,四级公路10022公里。全年新建村道640公里,全市县道1283公里,乡道3048公里,村道7449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
全市通信业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邮政业1.5亿元,同比增长7.1%;电信业11.2亿元,同比增长10.9%。电话拥有量达254万部,其中固定电话84万部,移动电话170万部,电话普及率达49%以上。互联网用户3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15万户以上。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97.25万人次,综合收入为57.65亿元,同比增长23.4%和24%;其中,入境游客20660人,创汇1020.1万美元,同比增长22.4%和24.4%。
201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7.45亿元,增长29.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63亿元,增长30.8%。各项税收收入35.58亿元,同比增长33.2%。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8.37亿元,增长31.2%;地税部门完成27.21亿元,增长33.8%;财政部门完成16.05亿元,增长25.8%。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54亿元,增长41.8%。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3.49亿元,比年初增加178.2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280.03亿元,比年初增加55.1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48.31亿元,比年初增加122.97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7.47亿元,比年初增加88.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5.71亿元,比年初增加42.25亿元。中长期贷款241.77亿元,比年初增加47.16亿元。
全市保险行业保费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3亿元,增长14.8%,寿险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1.8%。赔款给付支出4.7亿元,增长29.9%;给付率18.2%,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茶:大悟绿茶、安陆银杏茶、产川龙剑茶
果:大悟板栗、大悟玉皇李、孝感早蜜桃(杨店早蜜桃)、杨店水蜜桃、杨店油桃、孝感荸荠
蔬:安陆白花菜、庙头黄花、肖港小香葱、南乡萝卜、汉川湖豆、汉川辣椒、汉川菊花心胡萝卜、汉川刁莲(刁汊湖莲籽)、焦湖莲藕、应城白湖莲藕、大悟花生、
药:西河黄栀子、大悟乌桕
粮:朱湖糯米、孝昌太子米、应城豪丰香米、应城龙王玉珠米
禽:百子鹅、汉川麻鸭、汉川江汉鸡
畜:
渔:野猪湖胖头鱼
副:孝感米酒、孝感麻糖、汉川荷月、“潘同春”豆瓣酱、系马口小麻油、水磨糯米粉、应城无铅松花皮蛋、应城黄滩酱油、大悟黑瓜子
孝感,除发生孝行感天的动人故事和历代孝子辈出外,还积淀着宝贵的孝行人文景观和承载孝道的物质资源,衍生着以孝为行为取向的思想观念、文化现象,成为中华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孝艺:融入孝文化情结的孝感雕花剪纸,内容大多取材于孝感三孝的传说故事及其风景人物,无论是专业的剪纸艺人,还是民间业余爱好者,其作品总是着“孝文化”的浓浓汁液,镌刻的是神话,雕镂的是民俗,张扬的是孝心。作为湖北楚剧的源头,孝感花鼓戏百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就有反映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槐荫记》、《百日缘》等。汉川善书和云梦皮影戏中,也有许多是反映孝子事迹的曲目。
孝址:在孝感城区,有占地80余亩的“董永公园”,园内9大景点都与孝文化有关。如“孝子祠”陈列着古二十四孝的蜡像、“瑶池仙境”展现着七个仙女在瑶池沐浴后梳妆打扮的情景。
在毛陈镇,有立于清代的“汉孝子董公永先代墓”和“汉孝子董永公墓”。相传这块墓地上春天常有云雾笼罩,形成古孝感八景之一的“董墓春云”。
在市区广场、街心公园、火车站、城区大门等,都有以董永与七仙女为主体的雕像、壁画、浮雕等。
孝商:在孝感,利用孝文化经商者,比比皆是。许多商家都喜欢在自己产品的名称上冠以与孝文化有关的称谓,如槐荫酒楼、春云书画社、理丝小区等。
1999年,金龙泉啤酒在孝感推出的全麦啤酒,便叫作“天仙全麦”。而“孝感麻糖”当属孝商的典范,相传这一美味食品,是七仙女用玉梳切片,才成为今天这种“形似玉梳白似璧”的外观。
史料记载,公元454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因有感于当时安陆县东部一带孝风昌行,孝子甚多,将此地单独建县,取名为孝昌。后唐同光年间,为避皇帝讳,而将“孝昌”改为“孝感”,孝感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1000多年来,在孝感这块土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孝子。仅明清县志记载的该地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民间无名孝子更是不可胜数。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中华《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他们孝行感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孝文化的典范。其中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经民间艺人加工创作,衍化成一个凄美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根据黄梅戏拍成的电影《天仙配》,更是将之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黄孝花鼓戏(楚剧)1796年至1820年(清嘉庆年间),孝感贡生严石舫根据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改编的杂剧《天孙锦》,演唱范围广泛。1830年(清道光十年)前后,孝感农村即出现了许多清戏、黄孝花鼓戏、弹戏(汉戏)、东流戏的灯班。黄孝花鼓在鄂中城乡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流行于武汉等大城市的湖北大鼓,就是在黄孝花鼓的基础上改进、演变而来的,仍然保留了黄孝花鼓的语言和唱腔特色。
孝感市流行的民歌有号子、山歌、灯歌、小调、渔歌、风俗歌、儿歌、谜语歌等,表现了劳动人民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号子号子有打硪、搬运、榨油、打麦子,多由1人领号众人和,起落有致,节奏分明,气势豪迈。一般主词中有咳哟、嗨、嗬等衬字。
田歌田歌在大忙季节,妇女插秧、男子车水时,为解除疲劳,有下田唱歌的习惯。主要有栽秧歌和车水歌。栽秧歌多为咯伙调(分大、小咯伙,推草咯伙)、对谜调、吆九调,演唱节奏悠扬悦耳。车水歌亦称“车水锣鼓”。其板式和唱腔,安陆河东与河西有差异。河东按速度分慢板、赶快板、煞腔,速度渐快称“步步紧”。河西分“正歌”、“赶二句”、“赶三句”、“天字腔”、“一捶锣”。歌唱时领歌齐和,唱腔高亢、舒展,以大段锣鼓间奏。
山歌山歌又称对山歌、放牛歌。安陆山歌多为乡间放牛娃所唱。主要流行西乡、北乡等丘陵地带,其形式为猜谜歌,如《松树高头挂灯笼》一问一答对唱。也有情歌,如《砍条大路接哥来》、《莫把我姐晒黑了》。
灯歌灯歌为舞龙灯、划采莲船、跑竹马、踩高跷、玩狮子时演唱。曲牌有“四平调”、“纽丝调”、“京山调”、“采花调”、“打牙牌”、“闹元宵”、“八仙调”、“泗洲调”等20多种,演唱时加上鼓乐伴奏。
小调小调为里巷之曲,是乡间妇女相聚一起做针线、择棉花时唱的歌,有独唱也有对唱。内容反映爱情的较多,如《十把扇子》、《十条手巾》、《十二月望郎》、《十诉姐恩》等,还有控诉封建礼教的《苦媳妇》、《寡妇自叹》、《断姻缘》等。以独唱为主,节奏平稳,声调低沉婉转,如诉如泣,常以丝弦伴奏。
渔歌渔歌是渔民捕鱼间歇所唱,流传于南乡湖区。
风俗歌风俗歌系婚丧祭祀时所唱,多带有迷信色彩,如孝歌等。
儿歌儿歌又称推窝调,母亲伴儿入眠时唱的歌。
谜语歌谜语歌谣(包括字谜),是孝感市的一大特色。按其谜底分为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人体、劳作、器具等。这些谜语结构奇特,如谐音谜,字头咬字尾,荤打素猜,素打荤猜等,语言精巧,最具地方特色。如《太阳》谜:“湖南到湖北,陕西到外国,国国都有,隔壁云梦(县名)冒得”。于诙谐幽默中启迪智慧,这正是谜语歌谣的魅力所在。
岁时风俗主要是记载县内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因本县原由河南罗山,湖北黄陂、黄安(今红安)、孝感等4县边陲组成,故此,有些节日的时间和习俗不尽相同。现在,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大部被同化或淡忘,只有少部仍沿袭至今,为保留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完整性,此篇仍将全面地向读者展现县内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
春节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俗称“大年”,是最为隆重的节日,俗语称“叫花子也有三天年”。春节期间,各种俗礼、禁忌得以充分展现。新年初一大清早,男女老少皆着新衣,首先给本户族长者拜年;然后,同辈间依年龄长幼次序相互串门恭贺。初二,各地则有所不同,原从黄陂、红安划过来的新城、彭店、夏店、刘集、四姑、河口、吕王等地,要前往母亲娘家(外祖家)拜年;而从罗山、孝感划过来的丰店、宣化、二郎等地,则为忌日,亲朋间不许拜年。初三,已婚男子均要前往妻子娘家拜年,称之为“走丈人”、“拜丈人”。由此可知,县内民俗尊卑之序为:一尊为父,二尊为母,三尊为妻,在这三天内,如果不遵世俗,便会被人非议。此后,则为朋友间相互拜贺的时间,便没有什么礼俗约束了。这一风俗,至今变化不大。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月半”,是一年中最大的欢庆娱乐节日。元宵节期间,各地都有灯会的娱乐习俗。灯会的形式各异:有的玩龙灯、舞狮子称之为玩“散灯”;有的划彩莲船、赶竹马、捉蚌精、耍蝴蝶、挑花篮、踩高跷等。一般都是正月十三日晚上起灯,元霄节晚上收灯,其热闹程度胜过春节,故有“月半大似年”之说。元宵节一过,便称为“年过月尽”,意味着新春佳节结束,各自又该忙生产、忙工作去了。
二月花朝为农历二月十二日(有的地方为十五日),传说是百花的生日。这天,姑娘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结伴出外游玩;已婚妇女也穿戴一新,或走亲访友,或进寺庙朝拜观音、求子祈福。游玩后,都要在路边采摘一把青菜带回家中,谓之”采青”,其意思是指一年中有新的长进、预兆吉祥。此外,小女孩则要在这一天穿耳环,说是“二月花朝穿耳环,耳朵不肿不痛”。这一习俗,解放后逐渐淡化,现已不存。
上巳节为农历三月初三日。传说,这一天为城隍诞辰,凡供奉有城隍的寺庙,都要举行迎神赛会、搭台唱戏,各地老百姓则前往上香、祭拜、看戏,甚为热闹。晚上,中、青年男女则结伴到户外高处看“鬼亮”。据说谁将在当年死去,其魂魄就会在三月三外出游荡,谓之“三月三,鬼约伴”,人们看到的“鬼亮”就是将死人的魂魄。这一习俗,已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废除。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节日前几天或节日当天,家无论贫富、人不分老少,都要到自家祖坟地上坟土、燃香烧纸、放鞭炮祭奠,县内有“清明不祭祖,死后变猪狗”的说法。但是,清明节前一天,不能到祖坟地动土,或祭祀,谓之“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现有发扬光大之势,不但家家祭祖,而且发展成为悼念革命先烈的纪念日,不少干部、职工、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或革命纪念地去祭奠先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有大、小端阳节之分。农历五月初五日为“小端阳”;农历五月十五日为“大端阳”(四姑墩一带为十八日),则家家包粽子发面馍、饮雄黄酒;还采集带露水的艾蒿、车前草,洒上雄黄酒晒干储藏作药用,说是能驱虫祛邪;有的还将雄黄涂抹在小孩的面部、胳膊、小腿上,说是能避邪恶、驱毒虫、百病不生。现在,端午节吃粽子、发面馍,改善饮食的习俗尚存,其余尽废。
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为“鬼节”。相传“七月十五是中元,阎王开放鬼门关”,这天,各个亡魂都跑出地狱,到人间吃祭品、领施舍、讨钱纸。家魂回各自家中享受祭奠;那些孤魂野鬼无家可归,则四处游荡,争抢奠品,如若抢不到祭品,便祸害人间。为了不让孤魂野鬼骚扰家魂和人间,县内有“七月十五鬼门开,燃烛烧纸免祸灾”的习俗,人们在各道路、河塘边,燃放油灯或蜡烛,并撒放一些食物,称之为“点河灯”、“放路烛”。现在,此习已有较大变化,只有新亡人(即当年死去的)的家庭,在这天举行一次祭祀活动,以示对新亡人的悼念,其余各种迷信活动均已废除。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此时已到春华秋实的丰收季节,家家充满喜悦,全家团聚,打酒割肉、宰鸡杀鸭、煮汤圆、吃月饼、尝瓜果,以示庆贺。这一传统佳节,仍被人们所重视。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日。以往,民间有举家登山爬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意在免除全家人一年的灾祸;四姑墩地区在这天,还举行祭祀娘娘菩萨的庙会,称为“娘娘会”。现在,这一节日已逐渐被淡忘。
十月初一传说是牛的生日。这天,农家有牛的人,要采摘野菊花捆扎在牛的头上,谓之“给牛戴花”;还要喂牛以白米饭、黄豆、青菜等,以示对牛一年辛勤的奖赏。这一天又称为“满工日”,即那些给富人扛长工、打短工的穷人,都在这天歇工回家,当时有“长工短工,十月初一满工”、“十月初一一顿粑,打发黑耳朵(对打工者的贱称)回老家”之说法。现在,这天已不成为节日了。
腊月八即农历腊月初八日,传说是佛祖的得道日,亦说是其出家日。据说,佛祖出家前,家境贫寒,经常断炊,腊月初八决定出家时,家中已无什么象样的东西可食用,只好将家中散落的零星五谷杂粮拾起,凑合着煮点稀粥,吃完后便出家了,从而得道成佛。后人为示纪念,每年这天都要食用一顿杂合粥,谓之吃“腊八粥”;特别是各寺庙,都要取香谷及果杂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或“七牟粥”。做“腊八粥”的原料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或是柿饼、大米、小米、麦米、豆子、红枣等合煮,或是大米、小米、红薯、南瓜、红枣、绿豆、黄豆、花生米等同熬。现在,此习俗已不存在。
小年为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有的地方为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各地有异。据说是:君三,即官家为二十三日过小年;民四,即平头百姓为二十四日过小年;王五,即皇亲国戚为二十五日过小年;小年这天,家家户户要清洗厨具、打扫房屋,并将清扫的垃圾堆放在一起,于傍晚点燃,谓之“熏蚊烟”,有除旧迎新之意。晚餐时,还要备豆腐、千张等素菜和糖糍粑,燃香烧纸,祭灶神东厨司命菩萨,其意是请其上天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隐恶扬善,祈求“上天言好事,回来降吉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宣化店地区为十三日),用同样的方法迎接灶神回归,称为“接灶”。这一习俗,在偏远的山村至今尚存。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为二十九日)为除夕。这天,各家各户无论贫富,都要置三牲(即全鱼、全鸡、整猪头)、点红烛、焚香纸、燃鞭炮,由家长率儿孙祭拜天地祖宗。祭祀完毕,再备丰盛筵席,合家团聚,吃“团圆饭”、亦称吃“年饭”。傍晚,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要贴上门神和春联,以祛灾避邪。夜晚,室内灯烛通明,家庭主妇忙着炒花生、瓜子、红薯干等,准备新年招待拜年客的食物;其他人则围火炉而坐,直到天明,说是如此而为可守来财富,谓之“守夕”。凌晨,各家都在大门口摆供桌、奉三牲,点香燃烛、烧纸放鞭,迎接新年,谓之“出行”。出行仪式结束后,由当家人从大门外抱回一把事先预备好的干柴,以讨吉利,谓之“发财”或“开门进财”。
董永传说自汉代晚期诞生于湖北孝感毛陈渡汤家大屋(现董永村)。既是中国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神奇幻想与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优美艺术作品。它由董永逃难落籍、卖身葬父、天仙下凡、织锦赎身、槐荫离别、天上人间等故事组成。
孝感雕花剪纸晋唐时期,雕花剪纸已在孝感地区蔚成风俗,主要分布在花园、小河、小悟、肖港、卧龙、毛陈、祝站等乡镇和村落,尤其是千年古邑孝感城关更为集中。孝感雕花剪纸包含着“剪”和“雕”两种工艺制作方法。“剪”是用剪刀和纸制作而成。“雕”亦称刻花、切花,它是用小刀将纸放在腊板上刻镂而成。
汉川善书简称善书,又称“未开言”,是广泛流行于湖北汉川、天门、沔阳、潜江、孝感等地的曲艺说书品种。在汉川最为兴盛。形成于清末民初,由清开始的“圣谕”宣讲活动发展演变而来,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人徒口说唱,民国时期发展为二人或多人分行当说唱。其表演程式分“宣”、“讲”、“答”、“对”等项,内容多高台教化和劝善祈福的色彩。
云梦皮影云梦县皮影戏始于清中叶。云梦皮影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
三节龙跳鼓是流传于云梦城东15华里的伍洛寺镇一带独具特色的龙灯舞,是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古老祭祀舞蹈演变而来,属民间广场舞蹈。三节龙灯分龙头、龙身和龙尾三节,由三人表演,过去由舞灯三人站在石磙上或板凳上表演,后演变为广场表演。
董墓春云位于城东6公里毛陈镇董永村。约公元167年孝子董永行孝感天的真实故事发生在这里。曹植亲题《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泮沼荷香在今新华街,古人有:“泮池水满碧粼粼,露洗高荷绝点尘;菡萏繁开香入梦,倚栏应有爱莲人”之题咏。
琴堂槐荫位于解放街。古称县衙为“琴堂”,旧孝感县衙前左右各有古槐荫。史曰:“讼庭清暇鼓摇琴,满地高槐散绿荫;大暑不来无酷吏,南薰操罢慰民心”。
西湖酒馆位于城西北西湖桥。宋太祖微时,游孝感西湖,榷禁甚言,私酿幸密,与金不受。太祖践位后,令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
北泾渔歌古代孝感环水流经县城后出毛陈渡,与王母湖、野猪湖、北泾咀汇合。河湖交叉,颇利渔业,烟波浩渺,一片泽国。“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澴川”遂成孝感县的代称。
程台夜月位于距城东20公里的闵集乡。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有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就读于此,故称程台,亦称“凤凰台”或“凤台”。月白风清,登楼四望,诗曰:“古台萧瑟势亭亭,凤去澴存旧日名;明月在天人语静,恍闻秦女夜吹笙”。
峻岭横屏位于双峰山之西南,峰峦叠嶂,景物幽丽。古人有:“峻岭横琴列画屏,螺峰时露佛头青;长官主对成宾主,翠色频来治事厅”之诗咏。
双峰瀑布位于城区东北45公里,晴霁立峰端,可远眺双江。古人题有:“卓笔双峰翠黛罗,飞流直下泻银河;岷山旧说三峨秀,此亦应须唤二峨”之诗句。
董永墓,在孝感市南2.5公里董湖之滨董永公园
董永墓在孝感市南2.5公里董湖之滨,其父墓葬右侧。相传,旧时乡人多瞻望,屡行修葺,后渐荒芜。现存董家湾、裴家巷(卖身处)和其墓葬遗址,并有高约4米的石碑一座,上刻“汉孝子董永故里”七个大字,雄浑劲遒。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孝感知县罗勉,曾有:“庸身葬父孝名存,马鬓犹封汉代坟。冉冉春云长不散,曾迎织女到天门。”之题咏。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知县黄巩见其“断碑残刻,苔蚀雨剥,殆不可读”。遂命下属刘福禄重修董墓,加高土层,增饰马鬓,树立石表。墓周建院、前门与中心处“飨堂”辟甬道相连。“复使近傍汤氏守之”。
观音湖
双峰山
桃花崖
汤池温泉
李白纪念馆
白兆山国家森林公园
余氏祠堂位于祝站镇裕丰村,汉十高速公路北70米,修建于民国22年(1933年)。祠堂面阔15.6米,进深30.2米,三进三重,门庭宽4.67米,大门宽1.25米,高2.40米,门庭进深1.46米,中堂宽4.35米,2个天井,1号天井长3.1米、宽2.1米,2号天井长3.2米、宽2.05米,两天井相隔8.2米。祠堂内主体结构未改变,门楣及装饰雕花保存完好。余氏祠堂正在申请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遗址旧称学宫为“泮宫”,孝感的学宫在今新华街孝南试验小学,其建筑群以“大成殿”(俗称“圣人殿”)为中心,殿南为“大成门”,门南有沼、即“洋沼”,沼上有石拱桥、名“状元桥”。沼围有石栏,沼里植莲。该遗址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建筑宏伟广阔,古朴典雅。据光绪《孝感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后屡经增修,至清代置有至圣庙、启圣祠、名宦祠、明伦堂、大成门、教育廨、东西蔗、尊敬阁、分贤祀、敬一亭、灵星门、训导门等。学宫坐北朝南,建筑形式为三开门,梁架结构为单列式,三柱五檩,五开间横额上各饰斗拱一朵,其斗拱为一斗三升。屋檐脊式为硬山式,盖简瓦,镂孔砖压脊。屋檐饰“白虎”瓦头,“寿”字瓦当。
文昌阁遗址位于小东门外,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重建。阁凡五层,高约35米,阁顶四面均有朱檐,盖红黄绿琉璃瓦,顶端置一文笔峰,甚为壮观。
碧公台遗址位于毛陈镇启安村胡家湾南8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1981年试掘。出土石器有斧、锛;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黑、红陶;纹饰有蓝纹、指窝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鼎,豆、盆、器皿、直腹杯,钵及纺轮等。属龙山文化。碧公台遗址于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家庙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的城址,是迄今在鄂东北发现的最早城址,填补了该地区新时期时代文化遗址的空白。该遗址位于孝感市区西北角朋兴乡七份村。该遗址于1979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由于“兰(州)、郑(州)、长(沙)”线输油管道由此通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2008年3月,省、市、区组织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古勘探。勘探工作结果表明,这是一处大规模新石器时期中心聚落,城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加上周围遗址,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城址内发现了城垣、壕沟(护城河)、城门、居住场所、墓地等重要遗存遗迹。通过省文物局、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论证,确定叶家庙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址,距今5000余年。该城址正在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景园湖生态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分为四大功能区。酒店休闲区:三星级景园湖大酒店建筑面积达到2400平方米,沿湖兴建了600米绿化景点游览长廊和二十多处亲水平台,名贵花木四季常青;广场会务区:建有5400平方米的功能齐全的会务中心;农耕体验区:100亩农耕体验园种植四季青特色蔬菜,并配套建设36栋徽派民居;生态植物区:面积达到220亩,模仿紫荆花以及五星红旗造型,培植了代表56个民族的56种花卉植物。
西湖桥位于孝感城区西门外正街,始建于明代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距今大约600年历史。东西向跨古护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9米,宽6米,孔宽7.4米。拱券纵联砌置,麻条石铺桥面,两侧石忘柱栏板,柱顶饰以花瓣纹。桥头原建有牌楼,楼额上题书“帝子亭骖”四个大字。该牌楼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所毁。西湖桥是孝感古八景之一。2008年该桥被湖北省颁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凤凰台在西周时期就有人在上面生活过,距今有3000年历史,始建于东晋穆帝时期(公元345?361年)。古凤凰台旧址四周环水,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就读于此,故凤凰台也叫做程台,“夜月犹存照凤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誉为“程台夜月”,是孝感古八景之一,也是道教胜地,由于历史原因,毁于1968年。目前,遗迹尚存,已有道教在逐步恢复重建,朝拜者较多。
程颐(1033-1107)像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二程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闵集乡一带),在孝感学习、生活达18年之久。程颢18岁时考中进士,开始为官,先为晋城令,后入朝为太子中允,直到宋神宗的监察御史。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宋神宗贬,死时54岁。程颐自从师周敦颐以后,便厌科举考试,18岁时,就有“惊人之举”,竟上书建议皇上,“欲天子黜世之偏见,以王道为心”。后被提拔为崇正殿说书,任务是教哲宗皇帝赵煦读书。二程兄弟诚心治学,对于圣贤之书无所不读,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本,而达于《六经》,故学问精深,创立了“理学”学说。所谓“理”,包含“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内容在内,这些“理”是人先天就有的,只是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才有了贤恶智愚的区别,所以“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应“存天理,去人欲”,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的“理学”在当时影响很大,被称之为“秦汉以来,无人能及”。后人将其统编为《二程全书》。数十年以后,二程“理学”又被朱熹(1130-1200年)所继承,并被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占居统治地位达七百多年。
熊赐履(1635-1709),字敬修,一字青岳,闵集乡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又上书论政,两次均为权臣鳌拜所忌,后升为国史院学士,改任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圣祖嘉称他的才干,迁官内阁学士,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他因票拟(内阁接到奏章后,用小票写所拟批答,再由皇帝朱笔批出)有误而图隐瞒,被免官,寄居江宁。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复起为礼部尚书,奉命往江南审讯疑狱后,调吏部。任期奏免了高邮、山阴等30县3700多项的额赋。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四任会试考官,并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辞去朝政机务,留京师充任顾问。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文端。著有《经义斋集》18卷、《闲道录》3卷、《学统》56卷、《澡修堂集》16卷等。
乔用迁(?-1851),字见斋,杨店镇乔家湾人,清代官员。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他奉命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升山西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
陈兆庆(1821-1871),字葆余,毛陈镇毛陈渡人,清末书法家。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科举人,并先后被放知县、教谕。兼工书法,热心教育。同治八年(1869),重修黄鹤楼,所书“黄鹤楼”三字一匾和“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将吞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千秋事幻在苍桑里,是真人才,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二十九字楹联,使墨客惊呼“王佑军再世”。后又在颐和园手笔“云辉玉字、星拱瑶枢”八字。
屠仁守(1829-1900),字梅君,西河镇人。其祖父为嘉庆刑部员外郎,道光直隶总督。他读书刻苦,于同治末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时转为江南道御史,曾上疏提出改良朝政的六项措施和指出在海防建设上的五种弊端。1889年,因慈禧太后建颐和园,又疏谏被罢官,遂到山西讲学。1900年,慈禧太后游山西,被召见,授光禄培养少卿,不久病逝。
章炳炎(1893-1967),原名章得贵,艺名筱桂芬,杨店镇高兴人。塾读后学木工兼学花鼓戏。1914年与张银林等创汉口楚剧场,由花旦改唱小生成名。1922年与李百川搭班到上海,在“大世界”、“小世界”游艺场演出。抗日战争爆发,章多次参加劳军公演,胜利后,在汉口民乐剧院演出。建国后,在武汉市楚剧团任工会主席。他为楚剧的形成和发展曾与李百川等合作改革楚剧唱腔。1964年与陈伯华演的《二度梅》曾拍成舞台艺术片。1967年病逝。曾被评为“武汉市劳动模范”、“防洪抢险二等功臣”、“优秀教师”等。
胡锡奎(1896-1970),又名锡昆、王瑞清、胡子清,出生于孝感市北门内正街(现书院街道北正街)的一个书香人家。1923年春进入武昌高师教育系当旁听生。1925年“五卅”运动暴发后,他参加组织了孝感第一次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示威游行;同年夏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6年11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9年2月调顺直省委宣传部工作,负责编辑省委机关刊物《北方红旗》、《出路》、《火线》等。1931年春调任中共唐山市委书记。1938年5月任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后任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1944年5月与邓拓一起主编了最早版本《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1945年9月任中共热河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建国后,任华北人民大学副校长。1950年2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组书记兼副校长。1963年9月调任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受到迫害,1970年10月23日冤死于狱中,终年七十四岁。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
颜光弟(1902-1930),出生于毛陈镇鲁铺集一个富庶家庭。1921年就读于汉阳晴川中学。1924年考入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次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被党派往湖北省农会工作。1926年以农协特派员身份到孝感、应山等地指导农运和县、区各级党部的工作,同年10月任中共孝感特支委员,领导全县的革命武装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坚持斗争,历任中共京汉路区特委委员、京汉路区特委候补执委、鄂东北特委兵委委员等职。1930年9月在小河槐河店与敌人遭遇,奋战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郭述申(1904-1994),原名郭树勋,曾用名李振寰,1904年12月27日出生于孝感市新华街。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先后任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八军政委。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中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治处主任,中共鄂陕工委书记,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晋省委常委,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39年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委,参加了开辟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中共辽北省、嫩南省工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中共西满分局常委、组织部长,中共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旅大区党委副书记兼总工会主席、北洋海员工会主席。1954年夏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共辽宁省委常委。1956年1月任中共大连市委第一书记。196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78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同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
汤经畲(1905-1928),字经鼎,又名经宝,出生于孝感城内(今新华街道)的一个小贩家庭。1920年考入武昌第一师范。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汤经畲开始以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在孝感主持全面工作;同年8月在龙店地区活动,迎接北伐军,发展党员。1927年1月,组织“孝感县审判委员会”公审横行的“四大金刚”。1927年8月,汤等6名县党部执委赴汉参加“改组活动”时被软禁,并将汤押往宪兵司令部;1928年2月就义,时年23岁。
杨玉清(1906-1995),杨店镇人,著名政治家、法学专家。1922年考入汉阳晴川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北省立法科大学(后并入武昌中山大学法科),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兼任文书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行政法院评事、立法委员、国立政治大学教授,并在李宗仁政府司法行政部任政务次长之职。1949年8月,他与黄绍弘、刘斐、龙云等44位同仁一起宣布起义,投向了人民阵营。随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李济深电召前往北京,参加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政法研究》副总编辑、国务院参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和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现代政治概论》、《中国政治之路》、《战时文化建设概论》、《日本国情讲话》、《中国青年之路》、《论政治家》、《官僚主义之由来及其救治》、《恩赐与民主》、《孔子政治哲学泛论》、《解放前孙中山研究述评》、《把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到法律科学中去》等。
刘纪堂(1907-1931),孝感城关人。1926年8月入党,同年10月任孝感城关党支部书记,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1月在肖家港组建游击队,并率队消灭了三汊港反动民团分队。1928年4月任孝感县委书记;1929年任孝感中心县委副书记、书记;1930年3月任红色补充军第七师政委、京汉南段分特组织部长。1930年6?7月率补充军袭击王家店车站,并攻克云梦县城;1930年8月21日,会同卫祖胜部歼灭了戴大权部一个旅。1931年3月9日,在双桥镇阻击敌人逃跑的战斗中牺牲。
王新亭(1908-1984),又名王兴庭,1908年12月23日出生于朋兴乡王家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春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八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经历了鄂豫皖地区历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苏区的艰苦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长、三八六旅政治委员、太岳区军政党委员会成员、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党委委员、太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六十军军长兼政委、第十八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主任,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西南军区党委副书记,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党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班学员系主任、支部书记,军事科学院副政委、院党委副书记等职。1963年后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党委委员、总参机关党委书记、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军委副秘书长。1972年10月调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和党委书记、军事科学院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84年12月在北京病逝。
关啸彬(1918-1968),原名官金亭,杨店镇官家河人,楚剧艺术大师。16岁时拜彭秀山为师,成为一名花鼓戏演员。后随章炳炎等到汉口演出,成为观众喜爱的楚剧名伶。24岁时拜沈云阶为师,艺技日趋长进。他主演的《思凡》、《乌金记》、《百日缘》、《宝莲灯》和现代剧《白毛女》、《三世仇》均获中南地区汇演奖。曾参加抗美援朝和武汉市防汛慰问团演出。被评为“防汛功臣”、“武汉市甲等劳模”。“文化大革命”中以“戏霸”、“三名高手”、“反动权威”等罪名蒙受批斗,1968年1月18日,被“造反派”迫害致死。1979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为他平反昭雪,并举行追悼大会。
汤文选(1925-2009),毛陈镇人,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画。1949年毕业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曾任部队文工团美工、报社编辑,任教于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后在湖北省美术院任专业画家,先后任湖北东湖书画院副院长、院长,湖北美术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作品《婆媳上大学》获全国美展一等奖。出版了《汤文选花鸟画集》、《汤文选画集》、《汤文选中国画集》等。
管用和(1937-),笔名野果、用禾、蔡纯、黎枝,毛陈镇人。现代散文诗人。1954年毕业于原孝感县第一中学师范部。历任湖北汉阳沌口小学教师,汉阳县文化馆美术干部,汉阳县第一中学教师,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湖北省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出版了诗集《欢乐的农村》、《山寨水乡集》、《公社大地》、《水乡风采》,散文诗集《露珠集》,长篇儿童叙事诗《火莲》,童话诗集《小鲤鱼找珍珠》,儿童诗集《彩色的童年》和儿歌集《幼儿园歌谣100首》、《公社儿歌》,散文集《萤火》等。
1955年授衔的孝感籍将军:
大将:徐海东
上将:刘震王新亭
中将:聂凤智周志坚程世才
少将:韩东山谢甫生姚运良雷绍康石志本吴焕林邓少东叶建民田厚义伍瑞卿刘华清刘何孙光严光
何光宇何辉燕张国权张宗胜张潮夫金绍山周明国赵文进黄立清颜东山万振西刘清明陈文彪唐金龙
胡定千杨焕民卢南憔刘振国石忠汉
1961-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的孝感籍人:
方毅华宁贤文李长如吴杰吴永光郑本炎高林席舒民董志常郑友生颜青云
1988年恢复军衔制以来孝感籍获军衔、警衔有:
上将(3名):
刘华清(大悟1988年)、杨德清(应城1996年)、喻林祥(应城2002年)
中将(2名):
叶爱群(大悟2003年)、张孝忠(应城2003年)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